今日小寒|光阴流转,年味渐浓!******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农历十二月十四
迎来小寒节气
它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
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表示气温冷暖变化
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始
十二月节
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则大矣
小寒,冷气积久而寒
天气寒冷但未到极点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三九”往往在小寒节气内
此时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
气温也比较低
古人认为
大雁顺阴阳而迁移
此时阳气已经萌动
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小寒时节有不少可口的美食
将糯米煮熟
配上炒香的“腊味”
以及香菜、葱花等材料
便是入口香甜的糯米饭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冬天需注意养护肠胃
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适当吃些五谷杂粮
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外出加强头部保暖
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锻炼身体要循序渐进
白雪飘落,玉树琼枝
酿造的新酒香气扑鼻
与友人围坐在火炉边
品酒赏雪,别有一番滋味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好看的冰窗花与雾凇
是冬日独有的景致
进入小寒
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
人们忙着准备年货
写春联、买年画
憧憬着不久之后
那祥和美好的春节
小寒连大吕
欢鹊垒新巢
随着时光推移
大自然越来越热闹
春暖花开,春意不远
小寒时节充满希望
人生或许有很多坎坷
但只要意志坚定、踏实努力
终有否极泰来之时
小寒来临
你对未来有哪些期许?
(记者 上官云)
相约“云端”,文博点亮创意之城****** 作者:邓海建 12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拉开序幕。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届文博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设置6大展馆、一个线上国际馆和一个云上文博会平台。线上线下的双轨运作各放异彩,让文博会成为真正永不落幕的文化盛会。 创新奔涌、创意融合,这是一场“展”与“城”的对话。文博会每年汇聚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里,是中外文化产业探索展示的“首选地”、是全球文化消费体验的“主舞台”,更是兼具项目交易、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合作互鉴的“超链接”。 潮流前沿的文博会早早开启了“云端相约”的版图。2020年,第十六届文博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文博会数字化元年就此开启;2021年,第十七届文博会首次实现了文博会线上线下双轨运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今年,第十八届文博会则分为线下博览与交易、云上展示与交流和配套活动三大部分,将“线下博览与交易”与“云上展示与交流”有机结合,继续“双线”叙事。千里之远、万里之遥,借助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式的数智革新,人们在云开幕、云展厅、云招商、云签约、云大数据——“五朵云”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共同畅想文化新消费。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常变常新,不变的,是文博会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点亮与赋能。深圳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目标,受益于文博会的平台支撑和撬动作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突破2500亿元,占全市GDP8%,法人单位数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文化等行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明显。 蓬勃的市场主体、优秀的创意人才、成熟的制度环境,让“展”与“城”既互相促进,更互相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文博会的溢出效应越发彰显。比如,借助深圳文博会平台,福建德化的“富贵红”瓷器,签下6000万美元的订购大单,迈出了走向世界的一步;甘肃兰州歌舞剧院出品的《大梦敦煌》,漂洋过海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国外……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层面,文博会的支点作用更为凸显。 十八载风雨兼程,文博会大放异彩。相信今年的文博会,必会提振各方信心、凝聚各界共识,以馨暖的南方之风,带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真正走进2023年的“春天里”。(邓海建)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盈彩网投资平台地图 |